19年寻父母未果 却帮两个家庭团圆 随身携带“DNA样品采集卡”湖北外卖小哥助人寻亲
彭智华随身携带的年寻 “DNA样品采集卡”
□文、图/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杨怡琴 见习记者 杨绍杭
“我总想知道,父母我从哪里来,未果外卖99热 精品在线我到底哪一天出生?”当41岁的却帮彭智华说这话时,眼里噙着泪。家庭集这个困扰了彭智华几十年的团圆问题,让他在寻亲和助人寻亲的随身路上一走就是19年。虽然至今仍未找到自己的携带小哥寻亲亲生父母,但他已成功帮助红安的品采吴锐和咸宁的饶才鹏找到了家。
10月15日午后,湖北在武汉市江岸区,助人刚完成午高峰送餐任务的年寻京东外卖骑手彭智华,从送餐箱里取出厚厚一沓寻亲信息卡和DNA样品采集卡。父母“这些东西我一直随身携带,未果外卖就是却帮为了能找机会扩散信息,给寻亲家庭带来更多希望。”他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11岁得知自己是被收养
寻亲的种子从小深种
彭智华在湖北省安陆市雷公镇新桥村长大。从小,他常听周围人说他不是父母亲生的。11岁那年,99热 精品在线他从“奶奶”和养母那里证实了这一信息,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从此深埋心底。
2006年,儿子的出生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看着自己的孩子,我才知道真正的亲情应该是什么样子。”从那时起,他正式踏上了寻亲之路。2009年,他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组织登记。2023年,同组寻亲的“宁宁”成功找到家人,这给了他巨大鼓舞,在朋友的启发下,他开始通过抖音发布寻亲信息。
进入网络世界后,彭智华惊讶地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如此之多。“我原以为就我们这几个人遭遇了这样的事,进了互联网才知道,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看到那些直播间里只有寥寥数人却仍在坚持发布寻亲信息的家长,他深受触动,总想着要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突破网络信息茧房。
从开网约车到送外卖
他为无数寻亲家庭带来希望
一次打车经历给了他灵感,看到车后的提示牌,他萌生了在网约车上展示寻亲信息的想法。“坐网约车的人大多是年轻群体。如果能引起年轻人的关注,拍照发到朋友圈,寻亲就有机会破圈。”
很快他加入了一家网约车公司。起初,在网约车上挂寻亲信息,是不被平台允许的。于是他拼命跑单提升数据,并在公司的论坛上发布了寻亲帖子,这些举动引起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南京总部负责人专程来武汉与他面谈,两天内敲定公益寻亲的方案。最终,17000多辆网约车都变成了流动的寻亲驿站。
“每张寻亲信息牌上都登记有两名儿童的照片、走失时间、走失地点、‘宝贝回家’公益平台的二维码。每台车可以挂2张,10-15天换一次信息,一个月至少就可以发布8个孩子。”他细数着这些数字,眼中闪着光。这些牌子从最初的硬质塑料到柔软的塑胶材质,每一块都经过精心设计。“硬的容易折断,这种塑料材质的重复利用率更高。”彭智华向极目新闻记者一一展示这些曾经挂在他车内的寻亲信息牌时说。
还有些贴在车窗上的透明小标语,每句话都出自他的手笔:“落单的孩子别害怕,月亮照着你回家”“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会紧紧握住你的手”……这些诗句般的语言,也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由于长期开车导致腰部不适,今年他转行成为京东外卖员。凭借着同样的努力,他很快做到了片区队长。“首先我得把本职工作做好,我想我的寻亲想法才能更快更顺利地实现。”他规划着在年底启动三种新的寻亲信息传播方式:在外卖包装上贴寻亲小卡片、制作寻亲主题手提袋、在合作商家放置可更换的寻亲信息牌。
为公益寻亲花费数万元
“这是我现在唯一的‘爱好’”
正式寻亲前,彭智华当过厂里的小领导、煤气管道铺设包工头、酒店大堂经理……凭着勤奋,他已在武汉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但是为了方便寻亲,他说:“许多工作受区域限制,而做网约车司机或者外卖骑手这些新兴职业接触的范围更广,圈子更大,信息就能传播得更远,就可以帮助更多人。”
这些年来,彭智华在公益寻亲上前前后后花了几万元。去年阿里公益捐赠的5000元,他也全部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彭智华笑着说:“我不抽烟不喝酒,这(公益寻亲)就是我现在唯一的‘爱好’。”
他随身携带着“DNA样品采集卡”,通过指尖采血的方式记录下乘客的信息,随后寄回总部进行备案。“曾经有位乘客了解到我做的事,委托我找在上海走失的姐姐,我帮他采了血。”
在他的手机里,存满了寻亲信息。“除了我跟我老婆、孩子的照片,其他的都是这些。”他滑动着屏幕,一片红色信息映入眼帘,全是丢失的孩子信息图。他创建和参与管理了好几个寻亲群,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求助信息。所有信息他都会通过“宝贝回家”网站核实真实性。“我们发布的信息都经过公安局备案,有报案记录。”
一位求助于他的寻子父亲在微信中哽咽着对他说:“大叔特别谢谢你,看到你还在为这个群体努力,真的是特别感谢。我们这些没找到孩子的家长真的特别心酸。”彭智华边让极目新闻记者听这段语音边说:“所以即便我自己将来找到了亲生父母,这件事我也会继续做下去。”
在网约车上,彭智华只要有机会就会主动跟乘客讲这些寻亲的故事。“有的乘客笑嘻嘻地上车,听到这些故事后,心情都很沉重,也愿意帮助我们把这些信息传播出去。”
妻子和娘家的温暖
是他寻亲路上最大的慰藉
寻亲路漫漫,唱歌成了他排解伤痛的方式。“都是些悲伤的歌曲,就这样发泄情绪,缓解我的压力。”
但更多的力量来自他现在的家庭和妻子的父母,老丈人和丈母娘待他如亲生儿子,妻子不仅理解他,还会帮他分析寻亲线索。丈母娘常对他说:“赶紧找,找到了你就能找回自己原本的姓。”就连儿子也在朋友面前为他骄傲:“我爸是搞公益的。”虽然彭智华总是谦逊地纠正儿子,但欣慰溢于言表。
这份亲情让他格外珍视。老丈人前不久去世了,他病重期间,彭智华买回制氧机辅助治疗,又购置榨汁机做流食给老人吃。“买回去只用了一个上午,没来得及吃其他的,只给他榨了一杯果汁,最后一口水是我喂的。”说到此处,彭智华有些哽咽。
彭智华很少参加认亲现场活动,“唯独去过一次,我在那里哭得比他们家里人还伤心。”他坦言,“主要是为自己难受。”看着寻亲群里的人一个个找到了亲人,他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为自己难受。“以前我带着他们,说兄弟们一定要加油,现在只有我还在寻找亲人。”
“我并不知道自己具体的生日,但我推断自己的真实出生年份应该在1984年到1986年之间。所以我把生日定在了农历1984年8月15日。”他解释道,“选择中秋节,别人吃月饼时,我在过生日,也算是一种团圆吧。”
彭智华说,他会一直找下去。“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也许在我帮助的这群人当中,我的父母就在里面。”他望向远方,“我常常对着镜子,幻想自己父母的样子,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会相遇。”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自身不保存任何数据,请您支持正版